主页 > 怎么退出imtoken钱包 > 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的优缺点是什么?

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的优缺点是什么?

怎么退出imtoken钱包 2023-01-16 21:44:54

从精算角度比较国内和香港保单的利弊

我之前说过的

一位来自武汉的记者朋友在她的个人帐户上与我聊天。 《揭开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秘密》一文(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转发给我,问我文章是否客观。见多识广的记者朋友还是不明白。看来我们今天还是要谈这个问题。

我告诉她,媒体对香港保险的介绍基本上是客观的。她不解地说,既然香港保险这么好,为什么国内保险公司的人说香港保险不靠谱?

我简单地回答了她几点:

首先,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可靠的。虽然有破产的风险,但是风险极低,这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风险,没必要太纠结。外资保险公司生存了100多年,内地居民不可能因为买太多而破产;国内保险公司也是如此。

第二,一切回归需求层面。不代表香港保险或者新加坡保险好,就像进口药不一定好。如果经过我们对保障需求的分析,您的寿险保障要求只有20万到30万元,那完全没有必要出国买保险;考虑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医学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对与错。

第三,为什么海外保险这么便宜?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在我的文章中详细解释过:香港是全球安全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低犯罪率在全球名列前茅。香港完善的医疗体系也为其增色不少。所以世再对香港的评价很高,基本覆盖率也很便宜。至于中国的安全指数和医疗体系,大家心知肚明,率当然会很高。

至于为什么国内保险公司说香港保险或者其他海外保险不靠谱香港保险,我觉得A药公司的医药代表说B药公司的药不好,国内医药的医药代表说说进口药不好。那么进口药的医药代表说国产药不好。 . 这些都很正常香港保险,屁股决定头。所以,由医生决定使用哪种药物,对吧?

最近很多亲戚也纷纷问我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回答了。

有些朋友一直在问为什么我说的保险产品性价比这么高; .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会从精算的角度来分析,让大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在香港和中国有两种不同的保险购买计划。

首先,监管环境不同

中国保监会喜欢“拿大包”,而香港保监会“抓大放小”,只有两点:一是诚信合法经营;另一个是偿付能力。

中国保监会管理什么?保险公司计算费率的依据也纳入监管范围;就连保险种类的分类也必须按照保监会的规章制度来设定。

前段时间,很多粉丝朋友告诉我,国内没有单卖重疾险。事实上,找到这样的产品并非不可能。 06、07年后成立的很多健康险公司都有这样的产品。关于大病保单不仅卖,还有一个典故让业界很无奈。

在国外,大部分单独销售的重疾险自然都包含身故责任(即人寿保险保障),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重疾险一般都比较贵,会消耗更多的钱被保险人。如果被保险人因非重大疾病死亡,无法获得理赔,显然是不人道的。因此,在中国引入重大疾病保险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但是,当中国保监会看到这样的产品申报时,批准是:如果包含人寿保险责任,则应划入人寿保险;如果包含重大疾病责任,则应分配到健康保险。您的其中一种产品同时具有人寿保险责任和健康保险责任。你是怎么分类的?

不幸的是,业界不得不将一个产品分为两种产品:主要的一种是人寿保险或一种养老保险(死了赔,一定期限内不死,保额退还);这是一种危重病。主约与附约不可分割,不可单独出售。比如友邦的“守护神”和“守护神”,ING的“家族支柱”等等。事实上,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单销重疾险。 (奇怪的是康宁人寿系列产品不需要受这个限制,这可能是中外合资寿险公司的非国民待遇吧?)

再举个例子,稍微有点保险常识的人都知道,给未成年人买保险,保额不能超过10万元。这种监管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道德风险,即对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额过高,可能导致极端情况(指一些没有底线的父母),这在保险史上确实发生过。但如今,大多数发达国家防止这种道德风险的方式是:孩子的保额不超过父母的保额,有些地区不超过父母保额的一半;如果有多个孩子,给其中一个投保,每个人都必须投保。这些措施已经能够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据我所知,所有海外地区都限制儿童保险的金额,很多年前只有台湾(我现在没注意)。只能是“恶意炒作”。台湾的保险法也是中文的,所以比较方便“借鉴”。

正是在这种教条式的监管模式下,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打折扣,产品同质化极为严重(所以,有人问我,推荐几款国产保险产品,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都是一样的,只要把握大方向。)。大家看到的是同质产品的不同包装。

在香港,由于监管机构注重大而小,保险公司往往比国内保险公司更具活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产品设计更加个性化。比如笔者提到的“抗癌险”是安盛(“工银安盛”在中国的外资股东,安盛集团)去年下半年刚刚推出的产品。公司的重疾险设计一直引领亚洲潮流,其他公司远远落后,而国内的“工银安盛”产品设计则平平。

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虽然香港以黑道电影闻名,但香港是全球安全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犯罪率低位居世界前列。香港完善的医疗体系也为其增色不少。所以世界再保险巨头对香港的评价很高,基本保障率也很便宜。

你可能不知道,保险公司的费率往往是以再保险费率作为底价,甚至承保条件也会受到再保险巨头的影响。比如笔者曾经服务的ING集团,在收购了国内的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后,立即停止在大陆销售“可再生人寿”医疗保险,原因是该再保险公司极度担心中国的安全指数。

事实上,中国大陆并没有保证终身续保的保险产品。什么是“保证终身续订”?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为你承保一年的人寿保险,那么无论你未来的身体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你愿意支付终生的保费,保险公司就承诺提供终生的医疗保障。

它也是ING集团。我的妻子作为大陆人购买了终身续保的保险产品(现在ING已被Richard Li的子公司富卫人寿收购)。可以说,在发达国家买保险的时候,没有不保证终身续保的医疗保险。由于医疗水平不同,中国大陆的医疗保险覆盖面普遍很低,住院保险的报销金额一般在20000-30000元,根本不够我老婆买的一小部分。

三、客户心态不同

国内保险发展了近30年,普通消费者对保险一无所知,也逐渐形成了保险的概念。国内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回归”情有独钟。这导致保险公司以“迎合市场需求”的美名,设计了大量保费高、回报快、分红的寿险产品。

例如,国内消费者最喜欢的保险产品类型是短期给付、三年和五年给付、每两年返利、终身返利、外卖分红、保费保费、保证零保险产品。比如中国人寿热销的《幸福生活》、平安的《赢了一生》、新城的《六福临门》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香港保险公司,除了养老保险,很少有这样的产品设计(银行渠道除外)。

更可悲的是,这类产品在中国大陆的收入,根据科学计算,跟不上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但在保险公司的巧妙包装下,客户却蜂拥而至.

为什么仍有客户在香港银行购买此类产品?香港银行的利率接近于零,保险公司提供的回报高于银行存款,所以香港客户有这样的需求。

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必要条件:

您可以代购香港奶粉和名牌包。在香港买保险,必须亲自到香港签合同。 ,300万以下的保额一般不需要体检,但可以抽检),可能还要去香港两次。

中国二线城市的永久居民可能不在香港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内。一般来说,会覆盖省会城市和一些著名的非省会城市。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规定,有需要的最好问清楚。

如果您想在中国购买保障足够的保险,

我给出的计划是:

1.在多家公司购买消费型定期人寿保险。目前国内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定期寿险(费率只比香港贵一倍,最高承保50万元,已经值得称道了)。此外,国内的保险产品线上直销,由于无需支付佣金费用,往往费率相对较低。

2. 从多家健康保险公司购买多种消费者医疗保险,包括重大疾病保险。当然,“终生续保”就不用考虑了。

这样,您也可以以比香港高出两到三倍的价格购买到覆盖面足够的产品。

注意:不要执着于“回报”,高安全才是硬道理。

附件:家庭购买保险路线图

家庭财产人寿保障(定期或终身人寿保险)-全家重疾保障-全家非大病医疗保险(住院保险)-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旅行保险